在以往的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我们比较强调音乐的认知功能,而对其应有的社会化功能却重视得不够。本 文将就音乐教育对幼儿社会化的作用问题作一番探讨。 一、音乐教育有助于幼儿情感的发展 情感是人的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音乐教育起一种特殊的美感教育,它把旋律、节奏、和声、声调等音 乐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将美好的情感付诸声音的表达中,能拨动幼儿心灵中的琴弦,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 体验。如在欣赏乐曲《赶花会》时,每当那优美欢快的旋律一出现,孩子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把自己想象成一只 可爱的小鸭子,尽情欣赏各种美丽的花朵,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激起热爱生活的情感。教育孩子尊敬长辈也毋 需训诫说教。当幼儿唱着《好娃娃》这首歌时,他们会懂得尊敬长辈才是好孩子。歌曲《小小蚂蚁》告诉幼儿 团结起来力量大,《拉拉勾》使幼儿体会到友爱的快乐……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因此,无论是从教育方式、 教育手段还是从幼儿的接受心理来看,音乐教育在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方面均具有独特的效果。 当然,幼儿情绪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在音乐教育中注意因材施教。如让情绪极不稳定的幼 儿多听一些平和的轻音乐,能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而对那些情绪低落的幼儿,则宜让他们多听一些激昂的乐 曲,以调动他们的情绪,使他们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二、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协作的意识与技能 儿童的社会化是指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过程。一开始,孩子的社会化表现为明显的自我中心倾向,正 如皮亚杰所说:“儿童早期的社会行为处于自我中心和真正的社会化之间的中间地位,只有当他们从自我中心 状态中解脱出来,具备了与同伴进行有效的协作的能力,社会化便进入一个新阶段。”在这一社会化过程中,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可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大多需要协作才能完成:唱歌以合唱为主;舞蹈以集体舞为主;打击乐中合奏占主 要地位;音乐游戏中集体游戏又最受幼儿欢迎。这些音乐教育形式对促进
[1][2][3][4]下一页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