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中国幼教培训网(中国幼儿教师培训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注册登录
《幼儿情绪智力的培养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来源: 时间:2018-01-13 17:17:09
一、课题名称《幼儿情绪智力的培养与研究》

二、课题背景及所要解决的问题:

  1、课题背景:情绪智力的概念由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彼得·塞拉维和新罕布尔大学的琼.梅尔于1991年首次提出。从1995年开始,情绪智力概念传入我国,译为EQ,与IQ相对,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中的“人际关系智力”、“内省智力”是情绪智力的直接来源,它使得我们对人类智慧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2、课题要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幼儿园的教育方案是以围绕认知进行的,然而当我们发现以传统智力为测评工具时,并不能完全预测个体在社会中的成功,这是因为我们忽视了情绪智力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学校、家长在对幼儿进行智力开发时,也忽视了“情绪智力”的培养。我们通过在上海师范大学的学习,已知情绪智力受先天遗传的气质影响,始于幼儿与父母的交互作用,伴随着社会化进程逐渐成熟,终身都处于动态的发展变化中。个体的早期经验除了对传统智力的开发很重要外,对个体的社会化、人格、情绪智力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海德幼儿园是2008年9月刚刚创办的,针对新办园幼儿年龄小,情绪不稳定的特点,我们选择了此项 <<幼儿情绪智力的培养与研究>>的课题,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我们将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性情感,提高教师、家长的情绪表达及控制能力,以期师幼共同成长,家园和谐合作。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及价值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中的“人际关系智力”、“内省智力”的提出使得我们对人类智慧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法国的善良教育、波兰的自然教育、美国的责任感教育、瑞典的亲近植物、动物教育都和培养幼儿情绪智力教育有相通之处。在实践中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接受,对生活、对人类的热爱的教育方法都值得我们借鉴。但直接提出幼儿情绪智力如何培养进而进行研究,目前还未见着。我国心理学家卢家楣认为情绪智力是个体成功完成情绪和情感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以情感和情绪为对象的智力操作,与传统认知性的智力不同,情绪智力强调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对自身和他人情绪的洞察、调节,可培养个体的竞争和合作能力,并有利于个体拥有健康的心理,提高生活质量。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与可行性分析

  1、目的:培养幼儿的社会性情感,提高他们情绪情感的自我调控能力,帮助他们对自我环境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产生积极的情感.

      提高教师、家长的情绪表达和控制能力,能有效解决幼儿常见情绪问题.幼儿在教师指导下情绪智力健康发展,教师在教研过程中专业得到成长,师幼共同成长,家园和谐合作。

  2、内容:⑴幼儿情绪智力量表的设计与测查

            ⑵情绪智力的干预在师幼共同成长中的作用

            ⑶指导家长介入、调控幼儿情绪智力发展的研究

            ⑷个案追踪研究

  3、可行性分析:

  目前,我国在心理学研究领域只有北京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最具研究实力。因而,我们选择与上海师范大学合作研究此项课题。

 (1)、上海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副主任李燕教授是我们课题组的核心成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她能够为我们提供专业的师资培训与理论指导,能够把握住课题研究的方向性和精准性。

 (2)、课题组成员核心成员许碧红同志曾担任多个幼儿园主任,并主持“九五”、“十五”市级课题“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的研究”,参与“九五”国家课题“3.3.3素质教育”、“感觉综合训练”等研究。上述课题均已顺利结题,其中“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的研究”已出专著。该同志多次在幼教第一线主持工作,主持领导幼儿园教科研,多篇论文获省市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一等奖。

 (3)、围绕本课题,主持人俞凯多次在上海师范大学学习,对情绪智力教育理论进行了初步的学习和了解,学习资料含美国耶鲁大学彼特.塞拉维心理学理论,新罕布尔大学琼.梅耶心理学理论,我国心理学家卢家楣教授的论著等。

 (4)、理论指导资料由上海师范大学提供,并定期来扬进行辅导培训,包括研究量表、个案编码分析等。经费由本园法人,课题主持人俞凯负责投入。以研促教是法人从教以来的一贯理念,所以经费有切实保障。根据课题计划安排教研时间,进行课题研究;有《教科研制度》保证课题能按时按质完成。

五、课题界定与理论支撑

  1、界定:情绪智力是指人们了解和控制自我情绪,揣摩和驾驱他人情绪的能力;忍受挫折与应变的能力;以及通过情绪控制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能力。幼儿情绪智力是指幼儿自我意识的萌芽。包括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方面。幼儿情绪智力的培养是指发展幼儿情绪、情感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围绕交往,认识自己与他人的情感体验;学会同伴间的沟通与交往;学会应对同伴间的矛盾,化解冲突;应对环境变迁和丧失等。

  2、理论支撑: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彼得.塞拉维心理学理论、新罕布尔大学的琼.梅尔心理学理论,我国心理学家卢家楣教授的论著等,本课题具体指导资料(研究量表、个案编码分析等)由上海师范大学学前专业课题组提供。

六、课题研究方法、过程及主要措施

  1、方法:⑴、调查法:运用量表进行测评调查,了解幼儿情绪智力发展现状。

  ⑵、观察法:通过日常观察,对幼儿的情绪智力发展状况进行跟踪记录。

  ⑶、研究法:结合上师大情绪教育理论,对幼儿现时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寻找合适的指导方案。

  ⑷、文献法:查找权威的文献资料,对课题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理论指导。

  ⑸、干预法:对消极情绪进行积极干预,促进情绪智力健康发展等。

 2、过程:第一阶段:理论学习,在专家指导下制定各类量化实践表格,前期测评寻找教育重点与难点。2009.4——2009.10

  第二阶段:实践、研究、收集个案、教学资料、整理教学方案,阶段小结。2009.10——2010.10

  第三阶段:完善充实方案、汇集论文、汇报结题,出版“情绪智力教育方案汇编”。“情绪智力教育个案汇编”。“情绪智力教育指导手册”。2010.10——2011.10

 3、措施:⑴、由上海师范大学学前专业的教授对全园教师进行围绕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和培训。

       ⑵、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各类测查、资料收集等。

  ⑶、对家长进行课题理论与实践的讲座,争取家园共育。

  ⑷、采用教师、家长、幼儿三位一体地研究、干预法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促进幼儿情绪智力健康发展,师幼共同成长、家园和谐合作。

 七、预期的成果: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阶段成果(限5项)

幼儿情绪智力测评量表

量 表

2010.10

幼儿情绪智力教育个案汇编

个 案 集

2010.10

幼儿情绪智力教育方案汇编

方 案 集

2010.10

课题阶段小结

汇报材料

2010.10

最终成果(限3项)

幼儿园情绪智力教育课程设计

园本教材

2011.10

幼儿情绪智力教育指导手册

手 册

2011.10

课题结题报告

汇报材料

2011.10

八、课题组成员:

姓  名

工作单位

专业技术职务

研究专长

课题组中的分工

上海师范大   学

副 教 授

儿童社会性发展

具体负责人

本 园

小 教 高 级

具体负责人

本 园

小 教 二 级

中班年级活动负责人

本 园

中班年级活动实践者、材料收集

本 园

幼 教 一 级

小班年级活动负责人

本 园

小班年级活动实践者、材料收集

本 园

幼 教 一 级

托班年级活动负责人

本 园

托班年级活动实践者、材料收集

本 园

托班年级活动实践者、材料收集
稿源:
作者:
编辑:shaohai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