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琴,高级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现任北京市朝阳区京通幼儿园保教主任。主持及参与国家级、市区级课题若干项,先后有20余篇文章发表于国家、市、区级刊物。参加了北京市第二批学前教育教师培养工作室,研究方向为“传统艺术”,并获得该工作室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多年来致力于国粹京剧艺术的传承,润养童心,探索幼儿京剧教育的途径方法,形成园本课程。
走进北京市朝阳区京通幼儿园,浓浓的京剧艺术气息扑面而来:京剧人物墙、脸谱画廊、幼儿京剧活动照片墙、京剧服饰道具展柜;幼儿园创编的京剧身段操,跑圆场、拉山膀等京剧动作,小朋友一招一式做得精气神儿十足;《穆桂英挂帅》、《卖水》、《小放牛》等京剧选段,小朋友们更是演绎得童趣可爱……从教26年来,从一线教师到保教主任,刘桂琴始终坚持弘扬国粹,让孩子们在京剧艺术活动中培养兴趣、提升审美、陶冶情操。
教学 将京剧融入幼儿课程
刘桂琴出生于北京,自幼酷爱京剧,经常参加京剧演出和赛事活动。走上幼教工作岗位后,她利用自身专长,开始了幼儿京剧教学课程的探索之路。
一开始全凭喜好、只以满腔热情去教学。但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国粹艺术的日趋重视,以及刘老师对幼儿教育的本质特征、教学规律、幼儿学习方式的勤于钻研,她不断摸索着京剧艺术和幼儿教育的契合点,实施科学的教育。
京剧艺术需要传承,但由于其专业性较强,令很多不了解、不精通京剧的教师望而却步、敬而远之。为了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刘老师反复尝试,运用行动研究法逐渐渗透,使教师对京剧产生兴趣、爱唱会演,最终教学相长。
一日生活皆课程,刘老师将京剧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中。环节过渡中欣赏京剧优美的旋律,随机讲述京剧故事,使幼儿感悟京剧艺术的精髓内涵;将京剧融入幼儿的区域游戏中,使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做、做中学、学中获”,润物无声、教育无痕,收获快乐与发展。
京剧艺术博大精深,上百个剧目、上千个唱段、数十种流派,如何选择适宜的内容呢?刘老师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学习方式,精选出26个唱段和具有浓郁京剧元素并深受幼儿喜爱的动画片《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骄傲的将军》,以及多首京歌,供幼儿欣赏和学唱,并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研究 营造京剧文化乐园
幼儿园创设了京剧氛围浓郁的艺术环境,丰富幼儿对京剧的认知,通过视、听、触等多感官了解京剧,感受其魅力。刘桂琴老师和园内的幼儿、教师一起布置京剧脸谱画廊、展示各行当代表人物的玩偶、画盘扇面、演奏乐器、京剧游戏角,使幼儿在生活小憩、日常行走间随时接触,无声的渗透使京剧艺术根植于幼儿内心;通过传统节日庆祝、京剧艺术节、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为幼儿搭建舞台,提供展示机会,鼓励孩子们大胆表现,收获自信和成功。
幼儿园还定期开展京剧进课堂活动,邀请专业演员“送戏入园”,为幼儿现场表演经典曲目,引导幼儿欣赏优美的唱腔和华美的服饰,了解京剧人物行当特点。此外,幼儿园还组织幼儿走出园所,参观梅兰芳纪念馆、长安大戏院,感受京剧演出现场氛围和灯光舞美;与社区京剧票友交流互动,感受戏迷对国粹京剧的痴迷与热爱。
引领 发挥骨干教师示范作用
20年的一线带班经验,6年的主任岗位,8年的朝阳区学前教研室社会领域兼职教研员,这些经历使刘桂琴老师的视野更加开阔,在不断的研究反思中成长,并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引领老师们共同进步、一起前行。
近年来,刘老师组织的教研活动多次获区园本教研评选一等奖,并面向全区现场开放。她先后在朝阳分院进行了“幼儿园教师美术教育”和“京剧艺术赏析,弘扬传统文化”的专题培训。她作为生态市艺术课题组成员代表进行了“以京剧教学为例,项目教学中国本土化实践成果”的经验汇报,得到外国幼教专家的认可和好评。在接待不同地域、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园所的观摩活动中,刘老师主动承担任务,珍惜每次历练的机会,在实践中不断磨练和成长。在担任北京少儿京昆艺术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期间,她协助会长组织幼儿京剧表演赛事、京剧启蒙教育论坛、京剧教育工作室相关活动,深受好评。
传承京剧,润养童心。刘桂琴将继续与老师们潜心钻研,让幼儿京剧教学系统化、普及化,让孩子们从小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增强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