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中国幼教培训网(中国幼儿教师培训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注册登录
论学前教育的规律
来源:[db:出处] 时间:2019-11-12 12:15:15

[摘要]学前教育规律是教育的一般规律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具体表现和特殊形式。它包括学前教育适应于社会发展的外部规律和适应于儿童身心发展的内部规律两个基本方面,而基于其适用范围的大小或层次的不同,它又有基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区别。厘清学前教育规律体系的结构框架是构建学前教育学科体系的逻辑前提。


[关键词]教育规律;学前教育;外部规律;内部规律;基本规律;特殊规律


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是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基本任务。“实际上,整本‘教育学’除了一些具体问题的叙述解释外,应该说基本上都是规律的阐述、是大大小小规律的阐述及规律的运用。”[1]作为大教育学的子学科,学前教育学就是对学前教育阶段规律的揭示及其运用的阐发。然而长期以来,学前教育规律这一命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前教育学的专业理论成熟度不高、学科建设的自我意识缺乏。因此,学前教育规律的意义解读和结构体系的厘定对构建学前教育学科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教育规律<?xml:namespace prefix = o />


规律是对事物之间必然关系的客观反映,教育规律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2]一方面,作为一种社会的子系统,教育置身于一个比它自身更为宏大的外在系统即社会系统的包围之中,它必然外在地与这个社会系统及其各种因素之间存在和发生着方方面面的联系和互动;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自系统,教育内部的诸多因素也必然存在和发生着特定的矛盾运动,这是其自身发展的直接动力。所以就其范围而言,教育规律有外部规律和内部规律之分。


教育的外部规律指向教育与社会其他子系统的关系,它既表现为教育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适应和促进,也表现为社会各个子系统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而教育的内部规律作为其自身内部各种因素之间特定关系的反映,主要表现为一个多层面、多维度、动态的网络关系系统。其中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其他层面的关系无论是一般还是特殊、抽象还是具体,都可看成是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一关系在某一具体层面上的延伸和体现。


教育的外部规律和内部规律都反映了教育发展过程中必然而客观的关系,其对于教育的发展本身既具有促进性,也兼具制约性。外部规律要求教育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而内部规律则要求教育与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相适应。基于此,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儿童的身心发展两个方面便构成了教育规律的基本内涵。


二、学前教育的外部规律和内部规律


作为整个教育系统的最初阶段,学前教育以入学前的儿童为教育对象,它有其不同于其他教育阶段的价值定位、形式制度、实施机构和实践体系。因此,学前教育必然存在其本身所固有的独特规律。这种规律贯穿于学前教育自身发展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进而构成了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础和平台。但学前教育规律的特殊性并不能否定教育规律的共性,学前教育规律也反映着一般教育规律所共有的要求。正如我国教育史学者任钟印提到的:“幼儿教育有其特殊的规律,不能机械地套用其他年龄阶段的教育规律,更不能套用成人教育规律,这已是常识。但是这决不是否定各个年龄阶段的教育具有共性,特别是与幼儿年龄阶段相临近的其他年龄阶段的教育。”[3]可以说,学前教育的规律是教育的一般规律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具体化和特殊化,是学前教育适应于社会发展和适应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基本要求的整体反映和总概括。它包括学前教育适应于社会发展的外部规律和适应于儿童身心发展的内部规律两个基本方面。


学前教育的外部规律指向学前教育与社会系统及其因素之间客观而必然的关系。如幼儿教育与人口状况、经济实力、公共政策、科技水平、风俗习惯、生态环境等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它既表现为社会系统中不同方面或因素的发展对于学前教育发展的制约或支持,也表现为学前教育对于社会各方面发展的特定功效和贡献。


学前教育的内部规律是学前教育自身内部诸多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及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如课程内容设计与组织的有机性,教学中的目标、内容与方法之间的内在一致性,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学与游戏的合理融合,保育和教育的相互结合等等,这些都是学前教育内部规律在不同层面上和不同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在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中,受教育者是最重要的核心要素。作为学前教育的教育对象,学前儿童的发展是学前教育中一切教育教学的出发点,也是一切教育教学的最终归宿。虞永平曾指出:学前课程价值对应于不同的主体,但“对于幼儿的价值也称幼儿发展价值是学前课程的核心价值”,而对于家长、对于社会的价值只能通过幼儿的发展价值来实现。[4]实际上,学前教育系统内部的一切实践和活动都无不围绕促进儿童发展这一基本要求展开。学前教育教学也只有满足了这一基本要求,学前教育自身内部各因素之间才是和谐的,学前教育教学也才能有效进行。


学前教育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系统,它有两个层次的表现:与学前教育外部规律对应的宏观调控系统以及与学前教育内部规律对应的微观运行系统。就宏观调控系统而言,学前教育是由特定社会政治经济所决定的一种教育事业。学前教育的性质与任务、政策与法规、实施机构及其体系、入托年龄及学制、政府监管机制、财政投入等共同构成了学前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发展的宏观调控系统。而学前教育的微观运行系统主要是指针对婴幼儿身心各方面发展而施加具体教育影响的实践操控过程,包括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生活制度的建立、课程方案和教学计划的拟定、教学活动及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家园联系工作等等。宏观调控系统依据学前教育的外部规律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而作为教育实践的运行系统则依据学前教育的内部规律直接作用于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


三、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特殊规律


因为与学前教育发展有必然联系的因素及其存在的关系向度不同,学前教育的规律有外部规律和内部规律之分;而基于规律适用范围的大小或层次高低不同,学前教育规律便有基本规律和特殊规律之别。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是学前教育规律中最一般的和最具普遍适用性的规律,它存在于一切学前教育现象之中,并始终贯穿于学前教育发展的整个过程。而学前教育的特殊规律则是反映学前教育发展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特殊性规律。相对于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特殊规律具有具体性、局部性和个别性,但二者是相互联系的:学前教育的特殊规律是学前教育基本规律的具体化,而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是特殊规律的归纳和概括。概而言之,学前教育的规律在不同维度和不同层次上可做如下划分,见表1。


表1学前教育的规律体系①
















层次高低关系向度


外部规律


内部规律


基本规律


外部基本规律


内部基本规律


特殊规律


外部特殊规律


内部特殊规律

稿源:[db:出处]
作者:admin
编辑:shaohai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