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中国幼教培训网(中国幼儿教师培训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注册登录
幼儿园教师愤怒情绪探析——基于理情行为疗法的ABC理论
来源:[db:出处] 时间:2019-11-12 12:15:15

愤怒是由于对某人的价值、信念、权利有侵害或与之相矛盾而激发的一种强烈而不舒适的情绪反应。[l]它是一种不健康的负面情绪。幼儿园中的师源性伤害事件之所以发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幼儿园教师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愤怒情绪不仅会影响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人际关系,还会影响师幼关系,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本研究拟从理情行为疗法的ABC理论这一全新视角,分析幼儿园教师的愤怒情绪,进而提出帮助教师控制或避免愤怒情绪的方法。

一、ABC理论的阐释

在理情行为疗法(Rational EmotiveBehavior Theraov,简称REBT)的ABC理论中,A(Activating events)代表在人们生活中的诱发性事件,B(Beliefs)代表人们对于这些诱发性事件的想法,C(Consequenees)是指信念产生的情绪或行为上的结果。[2]以往人们总是认为个体的情绪和行为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但是理情行为疗法的代表人物艾里斯却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并不是A,而是B,即人们对于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和看法。因此,ABC理论认为外在的诱发性事件是引起愤怒情绪的间接原因,个体对于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才是愤怒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也就是说人之所以产生愤怒情绪,主要原因是自己选择这么做。

艾里斯将个体的信念(B)分为合理信念(rational beliefs)和不合理信念(irrationalbeliefs)。合理信念是指帮助个体实现其最重要的目标的认识、想法和理念;不合理信念是指破坏或阻止个体自我发展的信念,[3]它是僵化的、偏激的,通常也是不合逻辑的、荒谬的,它与现实不相符并会阻碍个体达成目标。艾里斯还提出了11种不合理信念,如,“我必须做得很好,并且获得他人的认同”,“这个社会必须是公平的”,等等。理情行为疗法的学者将不合理信念划分为四种:绝对化要求、糟糕至极、低的耐挫力和价值贬损。[4]

二、引起幼儿园教师愤怒情绪的原因

艾里斯认为C(认识、情绪和行为上的结果)是A和B相互作用的结果。A几乎总是显著影响或影响C,但并不完全导致C——因为人类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其环境中的诱发因素做出反应。当C为情绪困扰(如:愤怒情绪)时,B通常更为直接地引起C。幼儿园教师愤怒情绪的产生就是诱发性事件A和不合理信念(iBs)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愤怒情绪的诱发性事件

Mabel等人总结了10种引发愤怒情绪的外在诱因,包括:他人有意的破坏行为;受到不公正待遇;他人的偏见;被人误解为不诚实的人;自尊受到威胁;重要他人的忽视或受伤害;由于他人的过失使自己受到伤害;他人的自私以及不关心其他人的态度;受到语言或身体攻击;成为无辜的牺牲者。[5]根据Mabel的总结,笔者将引发幼儿园教师愤怒情绪的诱发性事件A从生活上和工作上进行分类。首先,“学生是幼儿园教师情绪起伏的直接催化剂”[6],幼儿往往会成为引发教师愤怒情绪的外在诱因。幼儿的气质类型不同,对教师愤怒情绪的诱发作用也不尽相同。一项研究表明,“较低的负情绪、较少的缺乏任务坚持性、较低活动水平和较少的冲动行为容易引发教师的积极态度,而高负情绪、高冲动性水平、高缺乏任务坚持性会引起教师的消极态度”[7],更可能会诱发教师产生愤怒情绪。因而,经常哭闹、容易分心、不受约束的幼儿更易使教师产生愤怒情绪。其次,哈贝马斯认为,交往行为的主要形式是主体之间的诚实对话,强调各主体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沟通,以实现认同与达成共识。在工作中,幼儿园教师需要与园长、同事、家长不断地沟通、交流,以获得他们对自己工作的支持。但由于种种原因,如:沟通不畅无法取得共识,园长、同事以及家长也会成为教师愤怒情绪的诱因。大量研究显示,幼儿园教师管理中缺乏人性化和民主化,公办幼儿园出现“领导无权,集体决议”的局面,园长采用消极民主领导作风,在面对资历较老的教师时迫于压力,以“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方式处理,对于年轻的教师缺乏公平性;民办幼儿园则出现“园长一人说了算”的独裁局面,园长采用专制性管理作风,[8]教师没有发言权,即使面对园长不合理的决定也要依言行事等,易诱发教师的愤怒情绪。除此之外,家长对教师的不尊重、不理解,同事对教师的消极对待都构成了教师愤怒情绪的诱发因素。另外,由于幼儿园教师多为女性,她们背负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负担,需要关心婚姻危机、情感问题、子女教育等生活上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能成为其愤怒情绪的诱发源。

(二)幼儿园教师的不合理信念

ABC理论指出愤怒情绪的产生除了诱发性事件A,更重要的是不合理信念(iBs)的作用。在REBT的学者对不合理信念的划分中,绝对化要求是指人们认为某一事物必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僵化的信念。这一不合理信念常常有“must(必须)”“should(应该)”这类词语。艾里斯认为在所有的不合理信念中,绝对化要求是心理以及情绪困扰的最主要的原因;糟糕至极的信念是个体认为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将是百分之百的糟糕与可怕,是一种灭顶之灾,它源自“没有哪件事情比这件更糟糕”的绝对化要求;低的耐挫能力是由没有“比这件事情更令人受挫、不舒服”的绝对化要求引起的,人们通常抱有“如果这个挫折继续存在,那么我将会崩溃或死亡”这一偏激想法。它往往会导致个体产生不良的负面情绪如愤怒、焦虑、抑郁;价值贬损来自于人和事物必须符合个体的期待这一绝对化信念,当某一件事情没有成功时,便认为自己是一个“废物”“失败者”而对自己发怒,或是产生自卑感,严重者还会产生种种心理障碍。

依据REBT学者对不合理信念的分类,笔者对促使幼儿园教师产生愤怒情绪的不合理信念从四个方面进行描述,见表一。

表一导致幼儿园教师愤怒情绪的不合理信念

绝对化要求

糟糕至极

低的耐挫能力

贬值的信念

工作方面

幼儿

所有的幼儿必须都是乖孩子,听教师的话。

孩子们必须听我的诸.妥是有孩子不听那就太糟糕了!

孩子们必须听我的话,我无法忍受有孩子不听我的话!

孩子们必须听我的话,如果有孩子没有听我的话,我就是个失败者。

领导家长同事

领导必须公平地对待我;家长们必须都理解我;同事们必须友好地待我。

领导没有公平地待我,这太糟糕了!有一个家长居然不理解我,这糟糕透了!有同事待我不友善,这简直糟糕透顶了!

我难以忍受领导待我不公。

我无法忍受有家长不理解我!我不能忍受有同事待我不友善!

领导必须公平地对待我,如果没有,领导就是坏人!若有一个家长不理解我,那他们都是坏蛋!若有一个同事待我不好,所有同事都是坏人!

生活方面

我的爱人必须以我为中心,时刻照顾我。

爱人忘记给我买生日礼物,这简直糟糕透了!

我不能忍受爱人忘记给我买生日礼物这件事,他应该记住我所有的事情。

爱人必须时刻照顾我,如果没有,他就是一个坏蛋。

稿源:[db:出处]
作者:admin
编辑:shaohai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