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谢 黎 史兰萍 孟红梅 生成背景 一天,扬扬小朋友从家里拿来一本印有黄河石的挂历,自豪地宣称挂历上的黄河石是爸爸的收藏品。孩子们好奇地围上去欣赏,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瞧,一条龙。”“不,是云彩。”“像雪花。”“像老爷爷……”同时,孩子们也提出了许多疑问: “为什么石头的花纹都不一样?”“这些漂亮的石头是从哪里找到的?”“只有黄河里的石头才会这么漂亮吗?”孩子们对黄河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黄河石作为黄河流域所独有的地域文化而响誉中外,生活在黄河边的孩子,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去接触、了解黄河石。然而,我们的孩子对此了解得却并不多。于是,我们以孩子的兴趣为切入点,生成并开展了一系列关于黄河石的主题活动。 活动总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黄河石是黄河流域独有的文化,体验黄河石文化的魅力。 2.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3.在探求答案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运用观察、对比、发现、总结等方法主动进行学习。 4.在欣赏、创作黄河石的过程中,培养幼儿发现美、表现美、创作美的意识与能力。 活动二 解密黄河石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黄河石形成的原因。 2.让幼儿在探究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拣来的石头、VCD光盘。 活动过程 1. 我的发现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拣来的石头,提问:这些石头有什么不同? (2)幼儿进行观察、比较、讨论。 (3)师生共同小结:每块石头的大小、形状、颜色、花纹都不同;没有完全一样的石头。 (4)教师提问:为什么每块石头的大小、形状、颜色、花纹都不同?为什么没有完全一样的石头? 2.解密黄河石 (1)教师带领幼儿观看VCD光盘。 (2)教师提问:石头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每一块黄河石的花纹都不同? (3)幼儿依据所获得的石头的相关知识,用绘画的形式表示石头形成的过程。 (4)教师小结:许多年以前,黄河中上游地壳发生运动,岩浆在高温的作用下,与大自然中的水和空气等有机物、无机物发生作用,形成岩石,历经千万年风吹日晒变成了石头。由于发生作用的程度不同,石头的形状、颜色、花纹也就不同。在千万年的岁月里,黄河两岸的大量石块,被黄河水卷带入黄河里,在河底被长年剥蚀、冲刷、洗磨,造就了千姿百态的黄河石。 活动反思 石头的形状、颜色为什么不同,花纹是怎样产生的,等等。这些问题不是孩子能独立解决的,这需要成人给予帮助,但指导方法必须形象具体、简洁生动,以免孩子们觉得深奥、枯燥而失去探索的热情。因此,图文并茂的声像资料,是帮助孩子们解惑的有效途径。 同时,在幼儿探询答案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运用观察、对比、发现、总结等方法主动进行学习。活动中,教师还鼓励幼儿以绘画的形式再现石头——黄河石形成的原因,有效地提升了幼儿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幼儿主动学习和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