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中国幼教培训网(中国幼儿教师培训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注册登录
教育孩子不妨从讲故事开始
来源:[db:出处] 时间:2019-04-25 21:28:15
人类之所以产生故事,与教育有很大关系。古代的许多故事都是在想象与现实中寻找切合点,最终达到教育人的作用。人本身也需要各种故事来满足自己灵魂可能存在的空虚,无论劳作再苦再累,只要有了故事的存在,人们从中吸收营养,思索着为什么要这样活着,这样活着有什么意义,自然也就是活得有自己的滋味了。   小孩子喜欢跟讲故事的人在一起,这几乎成了一种本能的需要。如果你这个人不是讲故事的高手,那么可以说,你的教育十之八九都是以呵斥威胁来解决问题,至于效果,只能得到更大地反抗。  妻侄儿曾几何时非常地叛逆,岳母大人无论怎么做,小家伙都特别的顶牛,要么躺在地方哭个稀里哗啦,要么闹着喊着要抱抱,就是不愿意好好地玩自己的事儿。自从有了巧虎这个系列的教育碟片,有意思的是,小家伙似乎天生就有缘,只要巧虎说了,小家伙没有不答应的,诸如与大人约定好的东西,只有执行,不可随意改动。没想到,现在到超市里,我们知道小家伙想干什么,只要事先约定好了,小家伙都能够认认真真地执行。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教育约束力,其实,巧虎就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他能够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故事来讲解,既有动画又有现实,久而久之,小孩子不知不觉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出色的教师都善于运用故事来激发孩子的兴趣  有同事都有些嫉妒巧虎了,说什么,我们怎么说,小家伙都不在意,只要巧虎说了,她什么都容易接受,哪怕再难的汉字,小家伙都能够记得一清二楚。为什么会如此呢?我发现许多家长都不是收集并讲解故事的高手,甚至有些老师也是如此,只知道一味地照本宣科,自然课堂索然无趣,又怎么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并灵活运用知识呢?  无论什么样的公开课,只要是非常出色的老师,都在不知不觉中运用故事的常识来激发孩子学习的情趣,要么与学生互演现实版故事,要么挖掘文本之外的故事,要么把课文变成剧本演活话剧,……这一切都如春风一般,给比较压抑的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生命力。  我们的孩子本能的需要故事来促进自己的成长,为什么杨红樱、秦文君、黄蓓佳、沈石溪等人的小说风靡校园,不就是因为一个个传神的故事,打动了孩子的心扉,让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获得许许多多道理,从而更好地生长。儿子看完《笑猫日记》、马小跳系列、《今天我是升旗手》等作品之后,不由得感叹,校园生活太有意思了,平日里发生的事儿,我为什么不及时记录下来呢?看似平淡无奇的校园生活其实在作家的眼里有许多故事可以存在,这也是许多孩子之所以痴迷这些小说的原因所在。  有人也许会不理解,孩子课本里的东西还没有学好,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书目还没有读完,有必要看这些东西吗?孩子有时候看吗?显然这些疑问是多余的。孩子才不管自己什么时间的,只要有喜欢的书籍,能够三下五除二的看完,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学习的。有了这些校园小说作为基础,孩子读规定的书籍也就轻轻松松,不至于怎么痛苦了。  许多看似节约时间的事儿其实是在摧残孩子的心智,在读书这件事上尤其要注意。试想想,一个刚刚读四年级的孩子,就按部就班地让其读名著《三国演义》,也不知是不是有点脑残,反正,许多孩子读下来,都会头脑发胀,再加上没有大人的引导,就算有老师的压迫,也会对阅读充满了恐惧。  孩子一旦对阅读形成了错误的印象,那是非常糟糕的事儿。这不,儿子在读杨红樱、黄蓓佳、秦文君等人的作品同时,也顺利地读完了老师交代的《三国演义》、《海底两万里》等书籍,一点也没有感到痛苦,反而更加喜欢读书了,这不,又在研究外国人写的书籍,诸如《小淘气尼古拉》、《淘气鬼日记》等,小家伙甚至连插图的细小变化都不放过,这种变化才是我希望看到的。  家长不妨多给孩子准备一些故事  人要想应付考试那是不怎么复杂的事儿,要想培养文学素养,拥有做人的情趣,这需要长期的坚持才能够达到。可惜的是,我们的家长就是不注意孩子成长过程,总是把眼睛紧紧地盯在最后的结果上,没完没了的絮叨,似乎一天不说自己就觉得空虚,这样下去,孩子怎么会有闲情雅致与你说个一二三。  我觉得大人不妨给孩子准备一些故事,哪怕是心灵鸡汤也行,不要老是谈什么学习结果的事儿,说不定,孩子一旦有了自己的认识,不要你去督促,也会学出点名堂来。不要老是让孩子捧着一本作文书,在那儿看似节约时间,在提高什么作文水平,殊不知长此下去,就算智力正常的儿童也会变得无所事事,平庸下来。  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的孩子,他们在大人的管束下,没有一点自我选择的权力,什么事儿都是父母做主,乃至到了书店里一趟,也会被家长吆来喝去,生怕孩子在这儿浪费一点时间。每每我捧着五六本儿子喜欢的书买下来,旁边的人都带着怀疑的眼光审视,有点不理解,可能认为我在助纣为虐。还好,妻子是支持我这种做法,儿子也挺省心的,每次都能够考出像样的成绩来。  大人不仅要给孩子提供许多的故事,如果你不善于讲述,完全可以让孩子读一些校园系列的作品,当然了,最好你也与孩子一起阅读,这样,你们之间就有了共同语言,孩子自然有许多话愿意跟你说了。有时候,同样的意思,如果你用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效果是不一样的。  这不,每每妻侄儿睡觉前都会哭闹一般,我和妻子知道,这样下去不好,一个孩子总是带着不好的情绪走进梦乡,显然不利于健全身心的形成。妻子非常聪慧,竟然拿虚拟的孩子说事。小家伙一旦要吵闹,妻子马上走过去,说什么,不是龙宝宝(妻侄儿的小名儿)再闹吧,一定是旁边哪家的小宝宝再闹吧,我马上去给他打针,让他小屁股疼。小家伙是见识过打针的滋味,马上收敛,直到平和地睡着。只要小家伙有点情绪,妻子就会走过去,马上小家伙就会说,自己没有,是人家宝宝在闹。  希望每位家长都成为讲故事的高手  我非常羡慕一些家长,能够抽出时间陪孩子到书店里读书,哪怕孩子大字不识,大人用语言传递意思,孩子用图画作为想象,一本书也会有滋有味地进行下去,每每看到孩子眼睛闪着金光,要求大人继续读另一本,我都在心底竖起大拇指,如此教育,又何尝没有希望?事实上,许多成绩优秀的孩子,他们都有一个开明的父母亲,知道孩子需要许多故事作为自己成长的基石,要么自己讲,要么买许多同龄的故事给其读,久而久之,孩子的阅读习惯培养起来,学习也就跟着轻松起来了。教师都知道,事实上,一个概念,一个公理,一个推论,之所以不同的孩子认知程度不一样,原因很简单,这是由孩子的阅读理解力决定的,只有在阅读方面做足文章,孩子才可能轻轻松松地学好每一门学科。  我渴望每个大人(包括家长和老师)都是讲故事的高手,学会与孩子分享故事的情趣,多给孩子时间和空间,让孩子读许多的故事,一旦故事成为孩子生活的主要部分,说不定,孩子的笔下也会有丰富的生活,人也会变得富有情趣起来,这样的成长才是一个民族所渴望得到的。  不要老是抱怨国民不愿意读书,要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思考的人多了,教育的出路也就变得宽敞起来,又何乐而不为呢?
稿源:[db:出处]
作者:admin
编辑:shaohai
上一篇:好习惯
下一篇:教育随笔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