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2018-01-13 19:36:11
小提琴教学不同于一般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学科的教学。它是以实践为主的教育。它的首要任务在地教会学生在正确的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练习和演奏实践,逐步建立起正确的演奏习惯,逐步掌握小提琴的技能和规律,去表现音乐的思想情感。
对于小提琴教学中教师、学生这两方面的因素以及两者的关系和地位,应当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对学生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应该尊重教师的意见,但是,学生绝不是被动的。如果教师不能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加以不断的培养、发挥和提高,教学的成效就不可能提高。学生向老师学琴,往往很自然地会从演奏方法、乐曲处理到艺术风格上,都力求模仿教师,这在初级阶段是必要的,但只有这样,则会是有害的。教师应该析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教学。如果要学生完全地机械地照教师的样子或所规定的去做,在一段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果似乎会显著,但从长远来看,对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应当逐步培养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当自己的老师。小提琴教学作为一门科学,包含的内容、涉及的方面是非常广的,如果教师只会遇到什么抓什么,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么,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甚至会弄得学生晕头转向,无所适从。作为教师,有必要对小提琴教学的基本环节牢牢地抓住,而且能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抓得有效,并教会学生自己抓这些基本环节。本人在多年的少儿小提琴教学中,除了采用一些名家教材的内容和方法外,对少儿小提琴教学作了一些探索,现试将小儿小提琴教学的几个基本环节归纳如下。
一、打好基础,掌握基本方法
对初学小提琴的学生必须强调打好基础,走好第一步,教给他正确的基本方法,这对初学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基本方法主要是指左手的持琴和右手持弓与运弓两方面。
(一)对于起步学习小提琴的学生一定要强调不管是坐姿还是站姿,左手持琴和按弦的姿势都要正确、要放松,这是小提琴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这个环节如果解决得不好,以后左手技术便会出现很大困难,以至难于学下去。小提琴提倡从小学起,主要是因为小孩的手筋骨未定形,可塑性大,教师一定要注意把学生的手形塑造得很正确,为后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按弦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音准问题,这也是小提琴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音必须按准,这是一点也不能马虎的。怎样按准呢?小提琴没有键,指板上没有品,要求一按就准、百发百中,是不可能的。正确的手形只能基本上解决音准问题,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按弦的位置差两毫米,在高把位上差一毫米,音就会不准。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在于提高听辨能力;头脑中先有这个音,手指按下去,在一刹那间,通过敏锐的听觉加以验证,如果发现不准,迅速移动手指,加以纠正。听觉训练是小提琴教学中的基本功训练,必须经过长时间系统的视唱练耳训练,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学生经过认真系统的视唱练耳训练后,才能够看见乐谱就能在头脑中产生曲调,头脑中有了曲调才能通过乐器把它表达出来。如果只是用手演奏,头脑没有音乐,是不能奏出音乐来的。视唱练耳对于学小提琴的重要,,是无论怎样强调也不过分的。
(二)右手的持弓与运弓
对于初学小提琴者来说,右手的持弓方法和运弓方法往往容易被忽略,教师对这一方面要引起重视。首先必须指导他用正确的方法持弓,使其在拉琴时能够轻松灵活地拿住弓。弓既要能拿稳,又要拿得活。五个手指应能配合手腕的动作而伸曲自如。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持弓方法后,就要指导他掌握基本的运弓方法,只有掌握好了基本的运弓方法,才能进一步学习其他弓法。在指导学生进行基本的运弓练习时,需要特别强调的有五个方面:
1、右手的整个手臂要协调运动,腕与指也要协作配合。比如在拉全弓首先是以大臂运动为主,肘部、小臂、手腕、手指协作配合,拉到中弓后就变成以小臂运动为主,大臂、肘部、手腕、手指协作配合。推全弓是与其相反。
2、不论用全弓或是弓的一部分,也不论移到哪根弦上,或弓上下怎样变化,弓在弦上经过时都要与弦交*呈直角拉成直线,也就是与琴马保持平行,这样,琴弦的振动才充分,从而得到饱满宏亮的发音。
3、应使弓统的接触点稳定在琴马与指板末端中心处,因为这个位置的音响共鸣最好。
4、换弓时,尽可能衔接得自然,让音响有延续不断之感。要做到这样,运弓速度需均匀,腕臂转换动作应柔缓协调,而不能用突然性的甩动动作换弓,以致产生不应有的重音,破坏演奏效果。
5、肘部的高度应随着弓所处的不同弦而变动。其高度的掌握大约是:在G弦上时为最高,弓毛的平面以*近D弦,但不碰触D弦为适度;在E弦上为最低,弓毛的平面*近A统,但不碰触A统为适度。换弦时,臂高就在二弦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不好,都会因转换动作而影响演奏的方便、流畅。应该强调的是:有些学习者往往偏重于左手技术提高,而忽略右手的训练,其实小提琴的表现力很大一部分体现在右手的弓法上,有时右手技术不好还会影响到左手的演奏。因此,必须对左右手的基本功能与技术训练同样的重视,获得平衡发展,才能全面提高其演奏水平。
二、培养学生的乐感
小提琴教学中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乐感,也就是对音乐感觉的能力,首先是*听音乐这一实际的感觉过程培养起来的。不同的人由于种种原因,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是有高低、快慢的差别,但是,要求很少有机会听到音乐的人一开始就有很好的乐感,一般是难以做到的。所以学习小提琴的学生要经常聆听有关演奏的录音、录像,才能逐渐培养起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如果学生缺乏对音乐的敏感,是难以学好小提琴的。所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千方百计通过启发、诱导,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地得以发挥。
三、利用时间,提高练琴效率
学生要学会有效率地练琴,这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不会有效的练琴就不可能学好小提琴。教师应当把对学生练琴的安排当作自己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来抓好。学生会练琴了,这标志着教师教学的深入以及学生学习的主动,下面就怎样练琴的问题从四个方面谈一谈。
(一)时间效率的关系
不少学生为了进步快,常常练得很多,以为多练,就一定进步快。其实不一定,还要看效率如何,因为能否进步的关键在效率,而时间不等于效率。练习时,如果思想集中,要求明确,态度认真,那么必然会有收获;如果练习时马马虎虎,回避困难,陷入盲目性,时间再长也是没有用的,只会形成一些弊病,给提高造成困难,。大脑有兴奋和抑制两种功能,在兴奋状态时,工作效率就高;在抑制态度时工作效率就低。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生理规律。了解这个规律,就应当掌握好劳逸。与其在疲惫时作徒劳无益的练习,还不如干脆休息,以换来充沛的精力作有效的练习。当然,足够的练习时间也是必不可少的,但首先要能保证思想集中,体力胜任的前提下进行。
(二)培养用脑练琴的习惯
事实证明:没有心理因素指导的纯机械的生理练习,是解决不了小提琴演奏的技术问题的。技术练习的关键在于怎么练习。教学和练习应当以提高演奏的思维能力和演奏器官的能力为首要目的。拉一组音,学习一种演奏技术,应当是头脑指挥手去动作,是头脑先手而动,而不是纯粹听任手自己无意识地、盲目地去动。练琴的过程不仅是练手的过程,也是练脑的过程,即脑指挥手和手脑协调的过程。有些学生练琴时过多地强调肌肉的重复练习,往往对一些技术重复练习了许多次仍觉得心里不踏实,有些学生只知道埋头苦练,而对用大脑指挥演奏这一点却不够重视,不求效果,结果事倍功半。其实学会用头脑指挥练琴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而且能在没有琴的情况下练琴,它能使人更有信心去演奏。有些学生一上台进行演出时就会出现头脑不清醒、头脑空白、动作不协调的现象,这些现象一方面是心理因素,另一方面就是平时没有养成用脑练琴的习惯,心里没谱,脑中无乐,自然一演奏就离不了谱,缺乏自信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用脑练琴的习惯。
(三)用适合自己的方式练琴
小提琴演奏技术的掌握,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会不会练琴,有些学生只知道下死功夫或模仿老师及其他学生的练习方法,没有一套自己的练琴方式,结果学习很被动,跟不上学习进度,逐步影响了了学琴的兴趣和自信心。所以,练琴要善于总结一套适合于自己的练习方法,不要墨守成规,要有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不仅要求学生“多”练,关键是要教学生“会”练,要学会分析曲谱中的“难”点,然后各个击破。学会正确的练琴方法,也就是帮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里练出可*的技巧和摆脱烦恼,使学习进步更快。对如何练琴,学生往往只是数次地、漫不经心地、使用同样错误的方式反复同样的一串音符。这样练习的结果不仅不能使他的演奏水平得到提高,既浪费了时间,而且往往使不良习惯加深。练琴就是学会自己当学生又当教师;练琴是否有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是否能够很好地教会自己。教师可以教会他如何演奏小提琴,或者通过有说服力的示范对他进行激励。的确,一位好的有经验的教师的建议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是不可少的。但作为一个学习小提琴演奏的学生,他们仍然需要自己进行练习,而且往往是在没有别人帮助指导下进行练习。因此,从根本上说,只有他们本身才能“教会”自己到底应该如何练琴。
(四)学会慢练,解决技术困难
一切技术困难只有通过慢练习才可能逐步解决。不会慢练的人,就练不好琴,慢练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去动脑筋,去仔细倾听。慢练绝不意味着思想可以开小差。相反,练得愈慢,练时要注意和思考的问题就愈多、愈细。困难的技术,放慢几倍的速度,就会容易克服了。通过慢练先把它尽可能完善地做到,然后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而逐步加快速度,应当这样教会学生克服练琴当中所遇到的难点。慢练不但不是浪费时间,而是省时间。通过慢练,能更牢固的掌握困难的演奏技术。练琴必须要求严格,一开始练习就应该尽量不错,做不到就放慢练,练习的过程就是养成演奏习惯的过程。练习时常错就会养成坏的习惯。只有一开始就尽量不错,才能树立正确的演奏概念和动作感觉,养成正确的习惯。慢练到一定的程度,可以逐渐加快速度。但是,快练习到一定程度,感到又出现困难了,就又可有必要再减慢速度去练。对于已经掌握的困难技术片断,每天或经常去慢练,依然必要。当然,不是每句、每个地方都需慢练,而应当有针对性地去慢练。
小提琴教学涉及的内容很多,要抓的环节也很多。以上仅就几个方面谈了我的一些经验和看法。有些环节应该怎样抓还有待于在今后的 教学实践中去探索总结。器乐演奏是一门深奥、复杂的艺术。掌握一定的器乐演奏技能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内容。学习小提琴也同学习其他乐器一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有一定的规律性,又有灵活性,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的、创造性的教学才能取得好的成效。